港口區:深入實施“四紅”黨建工程,推動基層黨建提質增效
□ 防城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雪妮 通訊員 張譽馨
近年來,港口區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百里百村紅邊”“濱海黨旗紅”“小區紅色港灣”“民企紅堡壘”——“四紅”黨建工程,以“黨建+”為引領,不斷完善小區治理體系,激發濱海黨建活力,服務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在疫情防控等各項工作中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
激發小區黨建活力
打造“紅色港灣”
港口區是我市政治、經濟、金融、文化中心,有140多個居民小區,承載了接近10萬的常住人口。
近年來,隨著城區快速發展和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嚴峻,小區治理難題逐步凸顯。為完善疫情防控和居民服務體系,充分激發小區黨建活力,港口區深入實施小區“紅色港灣”黨建工程,高標準建設小區“紅色陣地”,大力開展小區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工作。
兩年來,港口區新成立75個小區黨支部,推動140個城市小區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高質量建成桂海東盟新城、銅鑼灣等小區黨群服務中心9個,促推57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支部與25個小區黨支部簽訂聯建共治協議,累計開展“健康義診”“關愛‘候鳥’”“關愛健康”“愛心義剪”等活動50余次,參與黨員、志愿者累計900多人次,服務群眾累計2500多人次。
疫情期間,港口區堅持黨建引領疫情防控,在人員密集小區、隔離酒店組建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24個,設置黨員先鋒崗65個,切實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旗幟作用,不斷提升小區防控效能。
發揚沿海黨建風采
遍插“濱海紅旗”
港口區擁有300多公里的海岸線,靠海謀生的漁民近3萬人。為更好地服務沿海群眾,港口區深入實施“濱海黨旗紅”黨建工程,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利用當地資源打造沿海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園、“漁民疍家文化室”和大東沙生態旅游示范帶等黨建融合濱海特色示范點,先后成立紅沙“海上黨支部”、沙耙墩“島上黨支部”和華僑村疍家漁民先鋒船上黨支部等一批沿海特色黨組織,將濱海紅旗插滿300公里海岸線。其中,紅沙“海上黨支部”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在全市沿?;鶎狱h組織中樹立了標桿。
今年1月以來,港口區進一步加強濱海黨建引領疫情防控工作,在沿海岸線精準劃分84處責任段,設立6個海上巡邏點,將上百名區直機關黨員干部下派到24個檢查點、巡控點,24小時輪值,查驗過往船舶、車輛和行人,建立起陸海協同機制;號召近2000名沿海黨員簽訂不參與、不包庇、不縱容走私、偷渡行為“三不”承諾書,勇當疫情防控先鋒,主動協助巡查口岸、通道、便道、渡口和海岸等,堅決打擊走私、偷渡行為,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切實筑牢海上疫情防控銅墻鐵壁。
拓寬“兩新”黨建平臺
筑實“民企紅堡”
近年來,眾多企業落戶港口區,并生根開花發展壯大。其中超過190家民企建立了黨組織,但許多民企黨組織都面臨人員流動大、“口袋”黨員多等難題。
為進一步提升民企黨員隊伍素質,激發民企黨建活力,港口區以黨史學習教育為抓手,緊扣以學促行、以行踐學主題,積極引導、組織各民企黨組織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2021年以來共組織專題活動超300場次,黨員參與超2000人次;設立黨員服務窗口49個,為群眾辦成實事近百件。
2021年,港口區率先在全市實施行業“大黨委”試點工作,以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黨委為龍頭、港口區民營鋼鐵產業上下游企業黨組織為主體,各機關職能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黨建模式,構建起民企與民企、民企與機關單位黨組織之間互聯互動、共建共享格局,進一步拓寬“兩新”黨建平臺。
2021年末,東興市發生疫情以來,港口區“兩新”黨組織勇于擔當,組成黨員先鋒隊,充分發揮資金、物資和渠道等方面優勢,為各核酸檢測采樣點、重點人群隔離點、沿海巡控點捐贈總價值近210萬元的防疫物資,用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