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關于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2022年1月25日防城港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2016?2020年,防城港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決議順利實施,取得明顯成效,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發揮重要作用,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夯實全面依法治市的社會基礎,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有必要從2021年至2025年在全體公民中持續深入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關于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結合本市實際,特作決議如下:
一、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全民普法工作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全面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務,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普法工作全過程、各環節、各層面,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入腦入心、走深走實,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引導全社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以服務“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以推動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為目標,以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為總抓手,以提高普法的針對性、實效性為工作著力點,健全普法宣傳機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防城港、法治防城港建設,更好地服務于加快構建邊海國際大通道、建設開放開發先行區、建成產業集群新高地、建好邊疆民族地區共同富裕示范市,更好地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開創防城港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突出重點內容,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深入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深入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深入宣傳憲法和憲法相關法,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強化國家認同;全面落實憲法宣誓制度,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案例宣傳,闡釋好憲法精神和“中國之治”的制度基礎;加強憲法文化建設,常態化開展“憲法宣傳周”等活動,增強憲法觀念,捍衛憲法尊嚴。廣泛深入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全面提升民法典普法質量,讓民法典深入人心。推動各級國家機關帶頭學習宣傳民法典,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深入學習宣傳黨內法規,注重黨內法規宣傳同國家法律宣傳的銜接協調。加強我市地方性法規宣傳,充分發揮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范引領作用。
三、服務中心大局,深入宣傳與推動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深入宣傳有關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科技創新、優化營商環境、防范風險等與推動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法律法規宣傳,堅決守住生態底線;大力宣傳鄉村振興促進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相銜接;加強數據信息保護與大數據產業發展、旅游產業發展等領域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以建設平安防城港為目標,深入宣傳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推動更高水平平安防城港建設等與社會治理現代化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圍繞建設現代化臨港工業城市的發展定位開展專項法治宣傳,推動防城港高質量發展。
四、抓住重點對象,持續提升公民法治素養
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建立健全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納入干部教育體系、國民教育體系、社會教育體系,教育引導公民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治意識、樹立法治思維和堅定法治信仰,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素養。完善激勵制約機制,建立健全對守信行為的激勵和對違法行為的懲戒制度,健全信用獎懲和信用修復制度,引導全體公民崇德守法,形成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正向效應,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落實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把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納入考核評價干部的重要內容,引導國家工作人員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能力。重點抓好“關鍵少數”,發揮領導干部帶頭示范作用,建立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制度,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領導干部自覺行為和必備素質。大力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充實完善中小學法治教育相關內容,推動法治教育進課堂,教育引導青少年從小養成尊法守法習慣。
五、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厚植社會主義法治信仰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正義可期待、權利有保障、義務須履行,引導全社會樹立權利與義務、個人自由與社會責任相統一的觀念。加大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力度,把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在公共設施建設和公共空間利用上融入法治元素,擴大法治文化陣地覆蓋面,推動法治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地方文化、邊疆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海邊山法治文化品牌。加強紅色法治文化宣傳和傳承,將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宣傳和利用工作納入法治范疇,講好紅色法治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依托我市群眾喜聞樂見的采茶戲、粵劇、山歌等多種地方文藝形式開發法治文化產品、打造特色品牌,推動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新性發展。發揮我市沿海沿邊區位優勢,加強對外法治宣傳和法治文化交流,建立邊境法治文化示范帶,在邊境普法中注重中英、中越雙語宣傳,講好中國法治故事,發揮涉外公共法律服務功能,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共建“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良好法治環境。
六、堅持普治并舉,推進普法與依法治理有機融合
持續深化“法律七進”活動,推動實現法治宣傳、法律服務、依法治理一體貫通。堅持依法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有機結合,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深入開展多層次多領域法治示范創建活動,突出法治鄉村(社區)建設,實施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深化依法治企、依法治校、依法治網,加大普法力度,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推廣“三官一律”進網格模式,健全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化解機制,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第一道防線作用,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尤其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比較突出的房地產糾紛解決在網格內。加大“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力度,打造一批先進示范點,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加強社會應急狀態下的專項依法治理,健全掃黑除惡、禁毒嚴打整治和打擊走私、傳銷等重點熱點問題長效機制,實現普法與依法治理、法治創建深度融合,提升社會治理法治水平。
七、落實以案釋法,著力提高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導向,做到普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拓展實時普法廣度,將普法深度融入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全過程。在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制定、修改過程中或實施前,應當通過各種形式擴大社會參與,通過文件解讀、媒體報道、新聞發布等方式進行宣傳。在執法司法過程中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的普法工作,把向行政相對人、案件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普法融入執法、司法辦案程序中,實現執法辦案的全員普法、全程普法。充分利用訴前溝通協商、案件分流、公開開庭、巡回審判、庭審現場直播等環節和形式生動直觀地宣講法律、釋法說理。在管理、服務全過程開展普法宣傳,針對不同受眾群體,提供個性化、差異性、菜單式的普法服務。加大以案普法力度,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和典型案例發布制度,健全以案普法長效機制,培育以案普法品牌,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決的過程成為全民普法的公開課。
八、加強隊伍建設,充分運用社會力量開展公益普法
加強基層普法隊伍建設,壯大社會普法力量,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引導社會普法力量向基層和邊遠地區傾斜。充分利用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開展普法,發揮社會組織在普法中的作用。加強普法講師團、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鼓勵律師、仲裁員、公證員、人民調解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法律從業人員及高等院校法學專業師生開展法律知識宣傳。努力推動公益普法,公園、廣場、醫院等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設施的管理者經營者,應當因地制宜開展公益普法。廣播電視、報紙期刊、互聯網等大眾傳媒承擔公益普法責任,建設融“報、網、端、微、屏”于一體的全媒體法治傳播體系,利用重要普法時間節點,在重要版面、重要頻道、重要時段設置普法專欄專題,針對社會熱點和典型案事件及時開展權威準確的法律解讀,播放或刊登法治類公益廣告,實現媒體公益普法的常態化和制度化。
九、強化組織實施,確保決議得到貫徹落實
堅持黨對全民普法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嚴格落實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進一步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全面落實普法責任清單制度,強化基層基礎工作,促進各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履行普法責任,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人大監督、政協支持、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人民群眾為主體的法治宣傳教育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組織實施、檢查指導和落實經費保障,進一步健全完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領導責任和考核評價體系,開展公民法治素養提升效果綜合評估,認真做好中期督導檢查和終期總結驗收,表彰先進集體和個人,切實保證法治宣傳教育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要充分運用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執法檢查以及代表視察、專題調研等形式,加強對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監督檢查,確保決議得到有效貫徹落實。